网络编辑平台

编辑出版

《热加工工艺》编辑部

  主办单位: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;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材料学术委员会

  主管单位: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

  地址: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

  邮编:713102

  电话:029-38316271 38316274 38316273

  邮箱:rjggy@vip.163.com

在线调查

相关下载

友情链接

您所在位置:首页->本刊通告

《热加工工艺》稿件要求
发布时间:2018/5/22 9:19:00


征稿简则

           本刊报道范围:铸造、锻压、焊接、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热加工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材料及有关检测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;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技术改进、设备改造、检测方法等的经验介绍;内容充实、结合国情的技术评述和讨论等。来稿务求论点明确,重点突出,论据可靠,数字准确,条理清楚,文字简炼,结论明确,引用资料请给出参考文献。文稿内容有关保密问题,请作者自行负责。对不符合本刊风格的稿件,编辑部有责删改,作者如不希望删改,请投稿时说明。来稿请勿一稿多投,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,请投稿时说明。具体要求:

1  格式及篇幅

           稿件一律用Word格式编辑,正文用5号宋体字排版,图、表、照片直接插入到正文中。一篇稿件一般不得超过6个A4印刷版面(含文摘、图、表、照片和参考文献),约10000字。文件大小不超过10M,如果文件太大,请先将每幅图片的分辨率降低到300dpi,尺寸裁切到5×7cm,然后再插入到Word正文中。

2  题名

           题名应简明、具体、确切,概括文章的要旨。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。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、字符、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。英文题名要与中文题名相对应。

3  作者及其工作单位

         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:姓前名后,中间为空格。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,复姓应连写。名字的首字母大写,双名中间不加连字符;名字不缩写。如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UANG Jing(黄晶),ZHANG Junping(张均平),YUWEN Hua(宇文华)
          外国作者的姓名也采用姓前名后的顺序,中间为空格。名可以缩写,不用缩写点;几个词的,中间用空格隔开。如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mith J H,  Biemans C
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,包括二级单位、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,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、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;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“,”分隔,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()括起。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 数学力学系,安徽 合肥 230001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中国科学院 力学研究所,北京 100080)
           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如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Institute of Nuclear Energy Technology,Tsinghua University,Beijing 100084,China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College of Mathematics and Software Science,Sichuan Normal University,Chengdu 610066,China)
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只列出主要责任者的署名。一篇文章的作者一般不超过4人;为表示其他人对该文付出的劳动,可在文后对其表示致谢。
       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“,”隔开,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。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,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,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;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“;”隔开。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韩英铎1,王仲鸿1,林孔兴2
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. 清华大学 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,北京 100084;2.成都理工大学 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,四川 成都 610059)

4  摘要

          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,不应出现图表、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、缩略语。篇幅在200~300字。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包含相同的信息量,并且表达方式相对应。

5  关键词

           每篇文章可选3~5个关键词,同时给出英文关键词,英文关键词的词首不必大写,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“;”分隔。中、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。例:
        关键词:汽油机;燃爆控制;电子点火;模糊逻辑
        Key words:Gasoline engines;Knock control;Electronic ignition;Fuzzy logic

6  中图分类号

           采用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(第四版)进行分类。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,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;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,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“;”分隔。例:
          中图分类号:TG230.2;TB357.5

7  作者简介

         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:
          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籍贯,民族,学位,职称,主要研究方向;联系电话,E-mail. 例:
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简介:张含(1968-),女,山西太原人,博士,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:钛合金成形工艺;电话:-----------,E-mail:---------------- .

8  基金项目

          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,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。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,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,之间应以分号“;”分隔。例:
          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59637050);“八五”国家科技攻关项目(85-0-74)

9  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 正文按结构分层次撰写。层次标题左顶格。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。
        一级标题使用1,2,3,…;
        二级标题使用1.1,1.2,1.3,…;
        层次标题以下,还可使用(1),(2),(3),…。这时,退2字起排。
       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。
        图片、表格、引文、公式、定理等的序号,均要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,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。
        正文具体格式请参考近期《热加工工艺》杂志。

10  图表和照片

           图、表、照片应尽量精减,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一律不用图表和照片,图表总数之和一般不得超过8个。图、表和照片的题名应简洁。线条图上的文字不宜多,但须清晰可辨;图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,主线粗细为4线素,辅线粗细为2线素,分辨率300dpi;图的高、宽尺寸在5cm×7cm以内,如有缩放请注明放大倍数。线图和照片制好后直接插入到正文中适当位置,不用另寄样图。

11  物理量符号与单位

        (1)所有符号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(除雷诺数Re等25个特征数和pH值外,其他物理量一律用单个字母表示)。正确使用物理量的名称、符号与单位。文中所用量符号,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。同一个符号的意义,应全文统一,并具有唯一性。
        (2)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,物理量的单位用正体。
        (3)外文字母、符号必须分清大、小写,正、斜体;上、下角的字母、数码和符号应用铅笔标明,其位置高低区别应明显;非英文的外文字母和符号也请用铅笔注明文种。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,留一空格。如“10毫米”应为“10 mm”。

12  字符的正体和斜体

        (1)斜体:物理量的符号;从物理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;一般函数符号;变数符号。
        (2)黑斜体:矢量(向量)的符号;矩阵的符号;张量的符号。
        (3)正体:SI词头和量单位;从文字转化的角标;阿拉伯数字;叙述性文字;化学元素符号;缩略语;仪器的规格型号;某些常数的符号(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e、圆周率π、复数的虚部i或j);数学运算符(如:矩阵转置号T、微分号d、偏微分号 、连加号∑、对数符号lg、ln、lb、三角函数符号sin、tan、以及lim、min、max、exp等)。

13  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

        (1)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。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;数值是一个范围的,起止位数应一致。如“0.156~0.200”。
        (2)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,向左或向右,每3位空一格。如“π=3.141 592 6”。
        (3)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,使数值范围在0.1~999之间。

14  致谢

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认为必要时,可在正文结尾向有关人士或机构表示谢意。

15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       参考文献的引用要准确、合理,一般为3~10篇,并尽可能多的引用本刊近三年来已发表的文章,以便使本刊在该领域的报道具有连续性。
        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适当位置注出编号,并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。
       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另见本刊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》。
        各类文献中的“作者”项不能空缺,作者不足3人的(含3人)应全部列出,多于3人的,可只列出3人,然后用“等”字;作者之间应用逗号“,”隔开,“等”字前也须用逗号,以便于计算机检索。
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的列入,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论文请勿引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,采用顺序编码制,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排序,并用方括号标注,在文末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,注意用方括号在文献题名后注明文献类型标识,其书写格式如下(注意标点符号不要用错):

  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61-1133/TG |国内发行代码:52-94 |国际标准出版物号:1001-3814 |国际发行代码:SM8143
主管单位: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  主办单位: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;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材料学术委员会
开户银行: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  帐户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  帐号:2604031909022100458
版权所有©2023热加工工艺》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
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